新闻资讯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专利全景:领先医疗器械背后隐藏着哪些创新秘诀?

类别:


在全球医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着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型的关键阶段。作为科技创新核心指标之一的专利,其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直观反映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重心。2025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医药领域专利数量同比出现下滑,同时在技术类型和申请人构成等维度上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本报告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及药智数据的相关信息,系统梳理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领域专利授权的动态变化,深入分析了背后的驱动因素及其对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并为产业创新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1. 专利授权数据概述
  2025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医药领域78,704件授权专利,同比下降18.91%。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占比49.12%,实用新型专利占比43.53%,这反映出尽管行业注重高水平技术创新,但仍有一大批应用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如图1所示(仅显示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的省份),2025年上半年各省份药品专利授权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态势。
  广东省以11,733件申请位居榜首,展现出强劲的医药创新活力,这与其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丰富的产业资源以及有利的政策支持环境密不可分。江苏省以8,066件申请位列第二,依托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生物医药领域科研实力,持续推动医药创新步伐。浙江省以6,250件申请排名第三,同样在医药创新领域表现突出,彰显了该地区积极投身医药产业发展的坚定态度。
  在区域层级的另一端,香港、澳门和台湾仅获得99件专利申请,西藏自治区为47件,青海省则为92件,与领先省份相比差距巨大。这种显著的区域差异,可能与各地的医药产业基础、创新投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技术类型的分布特征
  2025年上半年,药品专利授权继续呈现“医疗器械引领、药物研发差异化”的特点,各类技术类型的占比及表现各具特色。

  药物递送设备:以21,005项授权位居榜首,在各类技术中占据核心地位。超声探头、诊断设备及血管介入器械正呈现专利布局密集的趋势。这一领域之所以实现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老龄化社会下慢性病筛查市场需求的激增,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
  诊断、分析测试及制备方法位居第二和第三:在精准医疗政策推动与AI技术赋能的背景下,在诊断与分析测试领域,POCT技术凭借其快速、便携的特点,结合AI算法实现多指标同步检测与智能分析;同时,融合多组学数据构建精准模型的多模态分子诊断技术,正成为核心增长点;而在制备方法领域,聚焦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靶向性输送及控释过程优化的专利尤为突出,共同推动医疗技术向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升级。
  生物制药领域共获得4,224项授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变化,专利主要集中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mRNA技术和抗体药物等领域。当前的重点是提高编辑精度、降低脱靶效应,同时积极探索罕见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更多可能性。
  其他技术领域:生物技术、组合物、医药中间体、化合物等领域的授权数量相对较少。

3. 专利持有者的特征
  2025年上半年,制药领域排名前20的专利持有者呈现出“高校主导、多方参与”的格局。

高校占据核心地位: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跻身顶尖行列,其中浙江大学更是遥遥领先,凸显了高校在基础研究与技术转化中的关键作用。这些高校聚焦药物合成、基因工程和生物制药等前沿领域开展科研,而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化,正加速推动科研成果向专利转化。
  医疗机构与企业强强联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以及湖南华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跻身榜单中游水平。其中,医疗机构的专利主要集中在临床仪器和诊断技术等应用型创新领域,而企业则积极布局智能医疗设备和新型手术器械等领域,充分体现了“医工结合”模式对专利产出的强劲推动作用。
  区域分布与产业布局相吻合:上榜的高校和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中部及东北地区,这与这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密集布局遥相呼应,充分体现了区域资源禀赋对创新产出的重要影响。

热门新闻


[零售市场] 解热镇痛抗炎类药物“布洛芬”品种市场分析报告

胶囊是“布洛芬”类药物的主要剂型,其在零售药店的市场份额正逐年提升。

2025-08-12


【零售市场】“感冒灵颗粒 & 复方感冒灵颗粒”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甘草羚颗粒和复方甘草羚颗粒在零售端的月度销售趋势趋于一致。

2025-08-05


[PIDC - 市场洞察与消费者研究] 眼科药物“透明质酸钠滴眼液”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眼科疾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眼科药物的市场规模与需求迅速增长。根据药智网的数据,眼科药物市场已从2020年的16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4年的230亿元人民币。 在所有终端中,滴眼液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从2020年的10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约132亿元人民币。其中,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滴眼液占据眼科市场的重要份额,“人工泪液”——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更是治疗干眼症的主要药物之一,2024年销售额已达25亿元人民币。

2025-07-24